纪检监察信息
2025.09.29    阅读量:8

  忠诚丨干净丨担当

『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

 

富春环保纪检监察室编

2025年9月


本期导读

  

一、廉语清风丨可以取 可以无取 取伤廉

二、广安观潮丨“权力规范运行要进一步到位”①反腐败必须规范权力运行

三、方圆谈丨以身示范涵养好家风

四、纪检监察机关在准确运用“四种形态”上巩固深化 抓早抓小 层层设防

五、本网评论丨不能把过紧日子当成“躺平”的借口


一、廉语清风丨可以取 可以无取 取伤廉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9-08 

《孟子》有云:“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此语告诫我们,面对可拿可不拿的利益时,当保持清醒,坚守原则。若因一时贪念取了不该取的,即便微末,也会损害廉洁的根本。

“取”与“不取”之间,正是“廉”的试金石。看似简单的选择,实则是衡量品格的标尺。《左传》所载“子罕弗受玉”的故事,便是典范:宋国有人得美玉欲献国相子罕,子罕坚辞不受。献玉者强调此乃珍宝,子罕却道:“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面对唾手可得的珍宝,子罕清醒地认识到,接受它就意味着丧失自己最珍贵的品格——廉洁。正所谓,“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不取”的决断,深刻诠释了“取伤廉”的道理。

“取”与“不取”,背后体现的是对公私界限的极致恪守。古代先贤对二者界限的坚守极为严明。汉时安陵项仲山,渭河饮马必投三枚铜钱,表示不敢妄占涓滴之利。三国时期,吴国郁林太守陆绩,卸任归乡行囊萧然以至舟轻难行,宁取岸边顽石压舱,亦不取公家一木。这些看似决绝的行动,实则在人心与物欲之间划下公私分明的凛然界限——不妄取分毫,不僭越寸心。

面对诱惑,“不取”尤需勇气与定力,关键在于做到慎独。东汉杨震赴任东莱太守途中,路经昌邑县,县令王密在夜晚携带黄金拜访,以报答曾经的举荐之恩,认为“暮夜无知者”。杨震正色以“四知”回应:“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听后羞愧离开。故事告诉我们,在无人监督之时,在看似“合情理”的馈赠面前,内心的戒尺更要时刻保持警醒。慎独之要,在于暗室不欺,须有“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的自觉,以强大的自律抵御诱惑。每一次在“可以取”时选择“不取”,都是在加固心中廉洁自律的堤坝。

这份“不取”的自觉,在革命先辈身上更化作无声的力量。红军时期条件非常艰苦,朱德同志作为军长,按照规定每月有少量津贴。但他坚持只留下伙食费,把津贴全部退还给公家。每次司务长拿着津贴簿来找他签字,他总是说:“士兵们比我更需要这点钱。”方志敏在《清贫》中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他们并非没有“取”的权利,而是主动选择了“不取”,守护那份纯粹的革命气节和廉洁自律。

自古清廉无遗祸,从来贪婪有后殃。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可以取,可以无取”的抉择时刻考验着党性修养。必须牢记“取伤廉”的古训,常怀敬畏之心,慎始如初,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始终保持定力、守住底线。唯有时刻保持清醒,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方能永葆清廉本色,行稳致远。(张亚萌)


二、广安观潮丨“权力规范运行要进一步到位”①

反腐败必须规范权力运行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屈媛媛  发布时间: 2025-09-1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反腐败必须规范权力运行。”这一重要论述为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我们党全面领导、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权力的监督。历史与实践反复证明,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党的自我革命重在治权,反腐败必须规范权力运行。

如何看待权力来源,如何正确使用权力,是不同权力观的重要分野。马克思强调,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1871年,他在《法兰西内战》一书中指出,一切公职人员必须“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后来,恩格斯在1891年版的《法兰西内战》导言中,进一步提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他在《国家与革命》中明确提出要消除政府官吏的贪污腐败,防止社会公仆异变为社会主人。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又郑重提出,要改善国家机关工作,反对官僚主义,警惕防止脱离群众的危险,强调“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可见,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的基本思想,就在于强调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国家权力必须用来为人民服务。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曾经指出,“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始终秉持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要求党员干部牢记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对党员干部而言,“为谁当官、为谁掌权、为谁服务”这个问题的答案清晰可见、始终如一。从焦裕禄直言“革命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到谷文昌坚持“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再到杨善洲坦言“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能用来办私事”,都清晰表明,坚守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为民谋利的信念,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做官才有正气。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前一句话指明了权力的根本来源和基础,后一句话指明了权力的根本性质和归宿。他要求,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从理论上弄清楚和掌握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和实现的,都是属于人民的;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在全国执掌政权,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所有党员和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绝不允许搞任何形式的以权谋私。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重在治权,抓住了防腐治腐的关键之处,是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权力不论大小,只要不受制约和监督,都可能被滥用”“权力越大,越容易出现‘灯下黑’”。“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腐败的“受病之处”正是权力滥用,腐败的“起弊之原”是权力不受约束,所有“围猎”的“着力之点”皆在于权力。面对长期存在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自我革命这根弦必须绷得更紧,“治权”功夫必须下得更深。惟其如此,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我们党才能以自身永不变质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三、方圆谈丨以身示范涵养好家风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8-20  

四川省纪委监委为新提拔实职省管领导干部及其家属送上廉洁提醒;海南省分层分类在全省开展“家庭式”廉政教育,对现职领导及其配偶、成年子女及其配偶开展廉政教育……近期,多地积极开展家风建设活动,着力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用好家风涵养清风正气,筑牢拒腐防变家庭防线。

好家风重在以身示范,领导干部要在家风建设上作表率。良好的家风需要家长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才能代代相传,福泽后人。以身示范比简单的规训更加生动有效,耳濡目染远胜过耳提面命。领导干部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亲属子女才能学有目标、行有示范。反之,领导干部自身作风不好,对亲属子女的管束就无力,在群众心中的形象也会大打折扣。培树优良家风,领导干部必须从自身做起,从家庭严起。

以身示范培树家风,首在正己修身。身正影直,方能率众而行。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警醒,常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古训,常修“治国必先齐家”的为政之德,坚持用优良家风陶冶熏陶,把修身与齐家结合起来,在修身律己、遵规守纪上树立典范。身行一例,胜似千言。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触碰的,自己率先筑起“防火墙”。只有严于律己,才能严格约束家人,传承弘扬优良家风,让清正廉洁的价值观植根于家庭之中。

以身示范培树家风,重在教育引领。领导干部是良好家教家风的教育引导者,必须切实担负起从严治家之责,严管家属子女等身边人。要坚守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道德情操,教育家人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要勤勉为政,克勤克俭,培养起子女自强、自律的人格。“爱子,教之以义方”,领导干部需时刻谨记严格家教家风,加强对子女的教育约束,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引领家属子女积极进取、向上向善。

以身示范培树家风,贵在常抓不懈。好家风不是“过堂风”,一吹就过。党员干部的以身示范也不是阶段性的,而应贯穿于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纵观许多落马官员,有的领导干部起初也对亲属子女严格要求,但随着时间推移和职务升迁,逐渐放松警惕,滋长袒护溺爱之心,最终导致对家人失管失教。领导干部须把加强家风建设作为人生必修课,时时、事事、处处带头,持之以恒抓好家风。

各级党组织要将家风教育作为干部任前培训、日常教育的必修课,同时将其纳入党纪学习教育和干部廉洁教育培训计划,持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从严治家的思想根基。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盯“关键少数”,将领导干部家庭家风家教情况纳入日常监督,积极落实廉政家访等制度。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在家风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形成以上率下、久久为功的生动局面。(董新苗)


四、纪检监察机关在准确运用“四种形态”上

巩固深化 抓早抓小 层层设防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瞿芃 发布时间: 2025-09-23  

“党中央三令五申严禁违规吃喝,孙某仍肆无忌惮,带领下属违规接受商人老板安排的宴请,综合考虑案件影响、发生时间、同案人处理档次及其一贯表现,建议对其从重处理……”近日,针对县区纪委监委报送的一起科级干部违纪案件,江西省南昌市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提出建议调整处分档次的审核意见,指导帮助县区纪委监委准确运用“四种形态”,提高监督执纪执法水平。

“四种形态”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政策策略,是新形势下管党治党的利器,是纪检监察机关执纪执法的重要遵循。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明确要求,在准确运用“四种形态”上巩固深化。纪检监察机关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精准把握政策策略,严格规范工作程序,依规依纪依法行使职权,充分发挥“四种形态”层层设防的作用。

准确运用“四种形态”,必须突出监督第一职责,切实用第一种形态管住大多数。在山东临沂,市委办公室印发党委(党组)运用第一种形态落实主体责任办法,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市纪委监委出台准确运用第一种形态工作办法,从运用情形、运用规则、实施程序等方面作出规范。

“今年1至8月,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和处理6298人次,其中,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和处理3566人次,占总人次的56.6%。”临沂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举例说,今年春节前,市公安局某支队工作人员收受某医药公司职工所送礼品,鉴于收受礼品价值较低,无其他人情和经济往来,且未向送礼者提供过帮助,市纪委监委驻市公安局纪检监察组建议局党委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责令其作出深刻书面检查。

“四种形态”是一个环环相扣、逻辑严密的整体,犹如四道防线,逐级递进、层层设防。在查办某专案过程中,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核集团纪检监察组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针对案件涉及人员复杂、牵涉面较广的实际,对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果断采取留置措施,形成强大震慑;对核查中发现存在违规违纪问题的其他人员,综合考虑问题性质、情节轻重、危害程度以及认错悔错态度等因素,逐人逐项制定处置方案,精准运用第一、第二、第三种形态分层分类处理。

“案件办结后,派驻纪检监察组协助集团党组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各层级干部职工1.6万人通过不同方式参会。”驻中核集团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专案查办既以零容忍态度严惩腐败分子,又通过分类施治、分层施策实现教育挽救大多数的目标,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准确运用“四种形态”上巩固深化,要加强诬告行为治理,对失实检举控告及时予以澄清,向诬告者亮剑、为干事者撑腰。近日,黑龙江省纪委监委机关、省公安厅公开通报6起惩治诬告陷害典型案例。其中一起为齐齐哈尔市克山县某中学原校长诬告陷害他人买官卖官、大肆敛财等问题案。

“经查,举报反映问题不属实,系举报人担心被举报人推进学校整合改革致使自己无法继续担任校长,为阻碍改革正常进行实施诬告。今年8月,公安机关对其作出行政拘留五日处罚,纪检监察机关给予其撤销党内职务、政务撤职处分。”齐齐哈尔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加大对诬告陷害行为的查处力度,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专责机关,必须在准确运用“四种形态”上走在前、作表率。今年以来,江苏省纪委监委着眼提升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准确运用“四种形态”水平,充分发挥案例在统一执纪执法标准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建设全省纪检监察“四种形态”案例库。案例库由省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牵头,统一案例框架、标准和格式,市县纪委监委同步推进,各自编写本级及辖区内纪检监察机关办理的具有引导性、示范性的违纪违法案例。

“案例库已于近日在省纪委监委内网开放运行。首批入库744个案例,全面覆盖不同层级办案单位、各种处理形态、不同违纪违法性质和执纪执法重点领域,为准确把握执纪执法尺度标准、深化运用‘四种形态’提供有力支撑。”江苏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本网评论丨不能把过紧日子当成“躺平”的借口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鹃  发布时间: 2025-09-17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期间,党中央印发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不同场合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要求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2013年,党中央发布《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并逐步形成了以《条例》为主干、由各方面专门配套规章制度共同构成的反浪费制度体系,有效遏制了经费管理、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资源节约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时隔12年党中央再次修订《条例》,持续释放传承节俭朴素传家宝,对奢侈浪费行为一抓到底、决不放松的强烈信号,进一步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鲜明导向,赢得党员干部衷心拥护、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是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严格要求,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应有之义。要引导党员干部全面精准把握《条例》核心要义,防止片面理解,或者被一些错误论调混淆视听,把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与激发干部效能对立起来,甚至将其当成“躺平”的借口。身为共产党员,在党旗下郑重宣誓,就应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的觉悟,切实增强过紧日子的自觉,鼓足干事创业精气神,推动党和国家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就是要发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党员干部带领十万儿女鏖战十年,正是靠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身处的环境没有那时艰苦了,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决不能丢。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持续形成同心同德、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就是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新修订的《条例》无论是从一餐饭、一杯酒等细微处管起,还是直指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浪费,约束的是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行为,为的是把资金资源用在真正该用的地方。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面临不少风险挑战,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刚性支出”,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必然成为一种常态。必须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把“精打细算”要求贯穿全过程各方面。

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就是要把党员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条例》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细化制度规定,明确“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安排公务活动,取消不必要的公务活动,保证正常公务活动”;严禁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规范会议活动,要求严格精简会议,能不开的坚决不开,可合并的坚决合并;等等。通过立明规矩、强硬约束,做好“修枝剪叶”的减法,让党员干部更加专注于本职工作,让大家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干实事、做实功上,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效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