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丨干净丨担当
『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
富春环保纪检监察室编
2024年7月
本期导读
一、广安观潮丨把纪律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二、画里有话丨警惕走上由赌及腐不归路
三、今日锐评丨“障眼法”掩盖不了腐败本质
四、方圆谈丨从“针尖”般的小事小节抓起严起
五、本网评论丨学出政治站位 学出使命担当 学出过硬本领
一、广安观潮丨把纪律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4-07-18
当前,党纪学习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开展。加强纪律教育是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必须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纪律教育是培养纪律自觉的重要途径,关键在常态长效,着力解决对党规党纪“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问题,推动党员干部时刻自重自省,严守纪律规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建设成效有目共睹,纪律松弛状况显著改变,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党员干部缺少学习的意愿和动力,把纪法教育当成“耳旁风”,走偏越界后还浑然不觉;有的对党纪缺乏敬畏之心,认为违纪只是小事小节,只要不违法犯罪就不会出大问题;有的片面地认为不在经济上、廉洁上出问题就行,对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等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对职责范围内的违纪违法问题不抓不管、失职失责,等等。要聚焦这些突出问题,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把纪律教育作为必修课、常修课,经常学、反复学,不断增强纪律规矩意识,让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真正成为日常自觉。
纪律教育要回到源头,督促党员干部经常重温党章,自觉遵守党章。党章是党的总章程,也是党的纪律、规矩的总源头。党章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党的二十大党章充分体现新时代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进一步划定了党员干部工作生活的高线和底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认真学习党章、熟悉掌握党章是党员应尽的义务,要督促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始终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真正使党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推进学习纪律处分条例常态化长效化,做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培养“自觉的纪律”。作为党的纪律建设的基础主干党内法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了党的各项纪律底线和执纪依据,是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知纪明纪的必修教材和守纪执纪的行为准则。要把集中性纪律教育同经常性纪律教育结合起来,以常态求长效,经常组织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学习《条例》,通过原原本本学、逐章逐条学,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以学纪知纪明纪促进遵纪守纪执纪,进一步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压实责任,丰富载体,让纪律教育更加入脑入心。督促各级党组织把纪律教育作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常抓在手、经常开展,“婆婆嘴”反复讲,引导党员干部树牢纪律规矩意识。进一步发挥党校、干部学院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将纪律教育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围绕纪律教育开辟传播新场景,注重将新时代正风肃纪反腐的实践成果转化为纪律教育“活教材”,将纪律教育和党性教育、政德教育、家风教育贯通起来。坚持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既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廉洁榜样宣传,也要开展典型案例警示;既要讲条例,也要讲案例;既要讲重点人重点事,也要讲身边人身边事,解决好“入眼不入脑”“入耳不入心”问题。
纪检监察机关是党的“纪律部队”,肩负维护党的纪律的重要职责,必须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在纪律教育上走在前、作表率。要把自己摆进去,以《条例》为标尺从严从实检身正己,努力把他律要求转化为内在追求。要把学好用好《条例》当作看家本领,在全面准确领会“六项纪律”的主旨要义上下苦功夫、长功夫,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进一步提升依规依纪依法履职能力和水平,在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巡视巡察、追责问责等各项工作中准确规范执行党的纪律,切实维护纪律的刚性、严肃性。
二、画里有话丨警惕走上由赌及腐不归路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4-07-02
近日,贵州省红十字会原党组书记王开禄被开除党籍和公职,通报中指出,其长期以打麻将方式赌博。此前,中国工商银行福建省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俞龙,广发银行乌鲁木齐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陈峻晖等均被指“长期参与赌博”……近期,多名党员干部“双开”通报中提及赌博问题,这一情况值得警惕。
赌博是社会公害,危害猛于“虎”,对于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来说更是如此。以往案例表明,党员干部沉迷赌博不仅仅有作风问题,背后往往还牵扯着腐败行为。有的党员干部因深陷赌博泥潭,无法自拔,便利用手中权力贪污受贿获取赌资,以求赌桌翻身、偿还债务;有的党员干部以赌为名敛财,看似逢赌必赢,其实不过是将手中的权力当成利益交换的筹码,借赌博为幌子让自己赢得“心安理得”;更有甚者充当赌客“保护伞”,利用职务便利或职务影响力为赌博活动通风报信,帮其逃避公安机关查处的同时从赌场获取“保护费”或非法分红。
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从严查处党员干部参赌涉赌问题,刹住了一股歪风邪气。但从通报中不难看出,党员干部参赌涉赌、由赌及腐现象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这些党员干部纪法观念淡薄、规矩意识缺失,侥幸心理犹存、自我要求不严,从“只为找点乐子”肇始,渐渐成瘾、沉溺其中。更深一层剖析,是因为这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丧失,精神空虚、定力不强,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为了追求一掷千金的刺激和快感而丢掉党性原则,甚至以敛财为目的,利用赌博作“遮羞布”和“障眼法”变相收受贿赂。须知,嗜赌成性、由赌及腐、借赌敛财,终究是一条不归路,最终不仅会“输”掉个人的前途和未来,还会对国家和社会贻害无穷。
当前,党纪学习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开展。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此为契机,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更加自觉地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远离赌博等不良嗜好,摆脱低级趣味,稳住心神、把住操守、守住清廉。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还需持续加强纪法教育、加强教育管理监督,推动关口前移,对于参赌涉赌问题,要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决不姑息。
三、今日锐评丨“障眼法”掩盖不了腐败本质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4-07-12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四川省宜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南溪区分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吴郑的贪腐细节。其中提到,他以信息入股的方式获取矿山股份,将借款当作是理所应得的“好处费”,并披上借贷的“外衣”。
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例来看,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在主体上、方式上、手段上发生了“变异”,呈现出更强的伪装性、隐蔽性。
主体上更加圈子化。让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同学老乡等特定关系人参与其中,掩盖自身腐败。比如,重庆市万州区生态环境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刘勇,让同学沈某某与项目承建商签订虚假合伙协议,通过收取项目“转让费”或“管理费”的方式收受巨额贿赂。
方式上更加间接化。利用“影子公司”“影子股东”隐居幕后,通过“代理人”来收受、保管和打理违法所得,从而在利益获取上实现“腾挪转化”。比如,重庆环投惠泽水污染治理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张静,强行“入股”分包业务公司,还把儿子发展成了“白手套”“代理人”。
手段上更加隐蔽化。把利益输送与普通民事、商业、市场行为相混同,通过高息放贷、房产买卖、投资入股等方式掩盖违法本质,造成其本人“合法”所得而非请托人输送的假象。比如,浙江省温州市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林亦俊,热衷与私营企业主“合作投资”,心甘情愿被“围猎”。
何以如此?一是心存侥幸心理。在高压震慑下,少数党员干部仍不收敛、不收手,为所谓的“安全”起见,自我营造一套自欺欺人的“保险系数高”等逻辑麻痹自己,一厢情愿认为只要手段隐蔽就不会“东窗事发”。二是幻想“技术加持”。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经济业态丰富多样,有的党员干部自作聪明,一厢情愿认为有“新技术加持”就不会被发现其贪腐行为,就可以躲进“青纱帐”。三是制度存在漏洞。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还不够健全,特别是在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等重点领域,相关体制机制上的缝隙和制度漏洞为一些别有用心者提供了以权谋私、权力寻租的机会。
党员干部本应审慎使用公权力,正确处理政商关系、权钱关系,但偏偏有人要“剑走偏锋”,将手中的公权异化为谋利的工具,妄图通过披上“合法外衣”瞒天过海,利用“延期兑付”暗度陈仓,如此不仅滋生了滥用权力行为,还破坏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老百姓对此更是深恶痛绝。其实,无论形式多么“隐蔽”、手段如何“高明”,总会留下痕迹、露出破绽,终将难逃党纪国法的严惩。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再多的“障眼法”也掩盖不了腐败行为的本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紧盯行权用权情况,查清查明是否存在利用职权或影响力搞权力寻租、权力变现等行为,让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无处遁形。一方面,要利用管理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信息、排查家属经商办企业情况等方式,持续关注领导干部家属和身边人等重点关联人动态,做到阻断供给、牵藤挖根。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优势,从各类大数据中发现蛛丝马迹,挖掘隐藏在背后的权钱交易问题,让“影子公司”现出原形。此外,要与相关行业监管部门建立腐败预警惩治联动机制,加强廉洁风险隐患动态监测,深挖隐藏在正常金融活动或民事活动中的权钱交易问题,使处置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更加精准、快速、有力。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党员干部要清醒认识到,一切心存侥幸、自欺欺人,最终只能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始终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让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真正成为日常自觉,才能行稳致远。
四、方圆谈丨从“针尖”般的小事小节抓起严起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4-07-12
河南警察学院党委原书记王伟平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林州市委原书记王宝玉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近日,河南省纪委监委公开通报六起违规吃喝典型案例。这些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背后,无不是放松了思想之弦,忽视了蚁穴之害,在小事小节上没有了自律,由“破规”到“破纪”再到“破法”。这也告诫党员干部要勤补思想行为上的“小窟窿”,严之于小、严之于常,谨防漏过斗大的风,让恶欲肆虐,毁了前程。
小事小节失守,似出现一个个若有若无、若隐若现的“小窟窿”,感觉不大,但祸患往往蕴藏其间,总是会在自我麻痹的不经意间被撕开撕大,使得“斗大”的祸患侵袭上身。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从“针尖”般的小事小节抓起、严起,自觉检视不足、补齐短板。从查处的案件来看,干部腐化堕落,往往始于守不住小事小节,最终由量变到质变,从忽微之恙到无穷之祸。他们在推杯换盏中放松了警惕,在小恩小惠面前丢掉了原则,在轻歌曼舞中丧失了人格,心中淡化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处世之念,一步步打开欲望的闸门,把一瓶酒、一包烟、一张卡当作“小意思”,将拿一点、收一点、贪一点当成“小事情”,违纪行为由少到多、违纪金额由小到大、违纪情节从轻到重,贪饵之香终成吞钩之鱼,以至于身陷腐败泥潭,受到纪法严惩。
小事小节看似微小,但折射的是党性、反映的是作风,并非小问题。党性修养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严实作风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之基,只有自觉加强党性修养、锤炼严实作风,强化纪律规矩意识,筑牢廉洁自律防线,方不会在小事小节上失守。然而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不深、作风不硬,对自身要求不严,视纪律规矩为“稻草人”,秉持“小节无碍”的漠然思想、“见怪不怪”的麻木心态,任由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泛滥”,使得“围猎”者趋之若鹜,让低级趣味如影随形。事实上,腐败的缺口,往往从小事小节打开,正是由于个别党员干部在细节上不注意、不检点,让小事小节成为了丧失原则、破纪违法的发端,随着心理防线被突破,大节“塌方”“溃败”往往就会随之而来,最终“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我们党走过百年历程,许多优秀党员干部在小事小节上坚守党性、坚持原则,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精神滋养。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三湾村进行改编时宣布“说话要和气,买卖要公平,不拿群众一个红薯”的纪律,到刘启耀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不动用党的经费“背着金条乞讨”,再到焦裕禄不准孩子“看白戏”,谷文昌“不沾公家一寸木材”……他们以党性立身做事,无论何时何地均坚持原则,在小事小节中律己修身,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境界。不虑于微,始贻于大;不防于小,终亏大德。党员干部要勤修共产党人的“心学”,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方能自觉修补思想上的“小窟窿”,在乱云飞渡的复杂环境中不迷失方向,在糖衣炮弹的轮番轰炸下不缴械投降。
“小窟窿”不补,就会漏过斗大的风。党员干部要汲取“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的教训,善于从小问题上看到其“累积效应”带来的大后果,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守起、从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严起,警惕和防范“小错不算错”“小节无害论”等错误观念,坚决做到小事当慎、小节当拘,绝祸于心胸,禁邪于未萌,以“尺寸之功”补住“小窟窿”,不给邪风、歪风留下入侵的空间。
五、本网评论丨学出政治站位 学出使命担当 学出过硬本领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4-07-12
当前正在全党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近期出版的《习近平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论述摘编》一书,分10个专题,收入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329段。这些重要论述为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纪检监察机关要把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重要任务,学出政治站位、学出使命担当、学出过硬本领,融会贯通、知行合一,更好引领推动纪检监察工作。
学出政治站位。站位决定高度。政治上搞明白了,思想上才能领会到位,行动上才能贯彻到位。进入新时代,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必须靠严明的纪律作保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各项纪律全面从严,从根本上扭转了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分析纪律建设形势任务,系统总结纪律建设成功经验,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纪律规矩、为什么要加强纪律建设、怎样加强纪律建设等重大问题,为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纪检监察机关要增强政治自觉、深化思想认识,怀着深厚感情、坚定信仰、强烈使命深学细悟,自觉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深刻把握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在深化、内化、转化上持续用力,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学出使命担当。纪检监察机关因党而生、为党而战,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力量,肩负特殊政治责任和光荣使命任务。“监督执纪问责是党章赋予纪律检查机关的根本职责”“纪委要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找准职责定位,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指明了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党的二十大通过的新修订的党章,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第四十六条规定了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专责机关,职责是监督、执纪、问责,并明确了纪委的四项主要任务、六项经常性工作。使命意味着责任,责任就要担当。纪检监察机关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深刻体悟、认真履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的职责使命,以党章为履职依据,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要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与当下正在做的事情结合起来,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立足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任务,准确把握推进自我革命“九个以”的实践要求,逐条逐项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工作部署,在新征程上忠实履职尽责,为开创党的自我革命新局面作出不懈努力。
学出过硬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要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为契机,在全党开展一次集中性纪律教育。作为党的“纪律部队”,纪检监察机关肩负着维护党的纪律的重要职责,学纪知纪明纪才能更好遵纪守纪执纪。要把学习纪律处分条例这一监督执纪问责的重要依据作为必修课、常修课,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原原本本学、融会贯通学、联系实际学,把学习成果更好体现到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中。要紧密结合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践,深入理解、牢牢把握条例的主旨要义和实践要求,认真钻研、学深学透每条纪律,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做到全面熟知掌握、准确规范使用,不断提高执行纪律的精准度。纪检监察工作干的是得罪人的活,斗争是常态,必须不断磨砺敢于斗争的意志品质、善于斗争的能力本领,始终保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以不给自己留后路的决心勇气准确规范执行党的纪律,切实维护纪律的刚性、严肃性,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转化为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