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信息
2024.12.05

忠诚丨干净丨担当

『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

 

富春环保纪检监察室编

2024年5月


本期导读

 

一、方圆谈丨纪律是“戒尺”也是“鼓槌”

二、广安观潮丨持续深化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三、今日锐评丨斩断利用影响力谋私利益链

四、清风丨心存敬畏 守好底线

五、画里有话丨增强抵腐定力


一、方圆谈丨纪律是“戒尺”也是“鼓槌”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4-05-21

党的纪律是党的生命线,也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保护线。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新增16条、修改76条,给党员干部标明了“触雷区”,划出了“责任地”,也吹响了“冲锋号”。广大党员干部须自觉主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弄明白什么不可为、什么可以干,既有敬畏心又有精气神,真正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知尺才能度量,明纪方能律己。党员干部要以党规党纪为准绳,在党纪学习教育中,关键在于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原原本本学、融会贯通学、联系实际学,真正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什么修订、改了哪些内容,对照六项纪律,量一量自己的言行,用党规党纪这把“戒尺”校正思想和行动,真正使学习党纪的过程成为增强纪律意识、提高党性修养的过程。只有学清楚、弄明白,努力把他律要求转化为内在追求,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

纪律也是干事创业的“鼓槌”。在现实中,有些同志错误地认为纪律规矩是条条框框,束缚手脚,影响自己自由施展。事实上,规范不是束缚,干事创业离不开一个秩序井然的环境,修订后的《条例》,划出“红线”,标出“禁区”,列出“负面清单”,正是为党员干部更好地履职尽责、行使权力打好基础、指明方向、创造环境。《条例》还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将由于不可抗力等原因所引起的行为,同出于故意或者过失区别开来,精准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用好容错纠错机制,严查诬告陷害行为,旗帜鲜明为担当实干者松绑减负、撑腰鼓劲,体现的正是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的高度统一。全面从严治党的目的不是把人管死,而是在于激活“一江春水”,在守好底线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激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营造积极健康、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环境。

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动实践证明,加强纪律建设,不仅不会不利于发展,恰恰是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遵规守纪才是干事创业的最大底气。“为”与“畏”看似对立,实则统一。从根本上说,有“为”必然有“畏”,有“畏”才能有“为”。严明纪律捆住的是任性用权者和蛮干乱为者的手脚,对那些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全力以赴做事的党员干部,纪律的“紧箍”扎得越紧,越是他们做人的坚强后盾、做事的有力保障。没有了顾虑和羁绊,才能轻装上阵、锐意进取,从而一门心思谋实干、心无旁骛抓落实。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纪律上的“严”与担当上的“敢”是辩证统一的,对于一名党员干部来说,党纪学习教育就是既要在检身正己中“管住身心”,又要在担当作为上“放开手脚”,让“心存敬畏”护航“行稳致远”。


二、广安观潮丨持续深化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4-05-22 

良好的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是引领党员干部向上向善的无形力量。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对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作出部署,要求“把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充分挖掘优秀传统廉洁文化丰富内容,积极宣传廉洁理念、廉洁典型,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要更加注重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坚持因地制宜、点面联动、多措并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思想,持续深化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推动形成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

突出思想引领,以廉洁文化启智润心。“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首先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大局。深化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高度自觉。要在传承中做深做实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崇高理想追求,教育引导其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对党忠诚,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以正面教育固根本,通过提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因子,通过培树可学可鉴的廉洁典型,激励党员干部见贤思齐。

充分挖掘廉洁文化资源。注重将廉洁文化与传统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有机融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挖掘培育具有本土特色的廉洁文化内容,将廉洁文化融入乡村建设,建好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深入挖掘风土人情、乡情故事中的清廉元素,让廉洁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依托本地革命遗迹、旧址等,充分挖掘红色革命文化中的廉洁基因,不断增强廉洁文化的吸引力、辐射力和感召力。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严格约束自己,严格教育管理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鼓励文化艺术组织、工作者充分发挥专业能力投入廉洁文化作品创作,激发群众投身廉洁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分层分类开展廉洁从业警示教育,不断强化形势教育、纪法意识、警示震慑。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要清醒认识反腐败斗争新形势新任务,下大气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深入开展纪律教育,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为重点,引导党员干部强化纪法意识、增强纪法思维。牢牢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对“腐蚀”“围猎”的警觉。突出行业特点,根据岗位职责风险点的不同,分层分类开展廉洁从业警示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党员干部思想上受触动,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治理,把纪律教育寓于日常监督管理之中,让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

创新拓展阵地建设,形成廉洁文化建设合力。坚持因地制宜与守正创新相结合,在丰富廉洁文化载体方面下足功夫,积极拓宽新媒体阵地,通过“可听、可视、可感”的方式推出一些群众喜欢看、记得住、传得开的廉洁文化作品。强化上下联动,建立健全各级党委统一领导、纪检监察机关组织推动、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层级各领域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强化内外贯通,积极引导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投身廉洁文化建设,构建起社会化、多领域、全方位的廉洁文化互动矩阵。健全完善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纪检监察监督责任的“四责协同”机制,推动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协作、会商交流,确保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将廉洁文化融入党建、文明创建、文旅推广、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等,不断激活廉洁文化的生命力,拓展廉洁文化时代意蕴,让新时代廉洁文化蔚然成风、深入人心。


三、今日锐评丨斩断利用影响力谋私利益链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4-05-15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税务总局纪检监察组、天津市纪委监委通报了国家税务总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司原巡视员赵国际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其中提到,其“退休后为企业站台并收受财物”。

违规站台的背后,是领导干部凭借其职权或职务影响力,通过组织饭局、介绍引荐、打招呼等方式充当商人老板的代言人、代理人,为其请托事项“开绿灯”“行方便”,在项目招投标、工程建设等方面提供帮助,说到底就是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站台伎俩花样百出,出席饭局就是最常见的一种。湖南省常德市委原常委、市政府原副市长涂碧波在警示片中后悔地说:“在那里一坐,酒杯一端,书记、县长们当然心知肚明,虽然没有明确讲,但是表明了一个支持的态度。”正是通过他的站台,其家族企业开发了多个房地产项目,最终涂碧波也不可避免地倒台。

值得警惕的是,为企业站台利用影响力谋私获利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间接性。它不同于一些赤裸裸的权钱交易,而是通过“吃个饭、刷个脸,不发话、不说事”,不留痕迹地让他人心领神会,心照不宣地达成某种默契。然而从大量被查处的案例来看,不论如何隐蔽不留痕,不管怎么含蓄不说破,只要是权钱交易,最终都会留下破绽,正所谓“百般算计不如一心守纪”。

领导干部无论是在职还是退休,职权影响力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公权力的体现和延伸。利用影响力为企业站台谋私贪腐的本质就是使公权异化为私器,就是通过违规干预、请托办事、谋求特权、捞取好处等违纪违法行为来“变现”。如此利用影响力,最终影响的是政府公信力,影响的是一个地方的市场经济秩序和政治生态。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问题导向,锚定重点任务,严肃查处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影响为商人老板站台、谋私贪腐问题,斩断利用影响力谋私贪腐的利益链条。一方面要加大查办案件力度,牢牢把握权钱交易的本质,抓住站台领导干部权力的利益点,将“一把手”、领导班子成员和重要岗位人员列为重点对象,不仅查当事人,还查中间人、受益人,不仅查谋取经济利益问题,还查谋取政治利益等其他问题,从蛛丝马迹中找到突破口。另一方面要强化源头治理,深化标本兼治,在发现监管漏洞、促进制度完善的效能提升上取得新进展,压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完善并落实好权力运行监督和制约机制,给权力划清边界,为影响力套上“紧箍”,确保权力阳光规范运行。

违规站台必倒台。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的手段不管多隐蔽、多默契,都当谨记悬在头上的那句话: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四、清风丨心存敬畏 守好底线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4-05-14“可以毫不讽刺地说,直至我被留置后,办案人员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递给我,带领我一起学习时,我才知道条例还有2003版、2015版、2018版的区分……”近日,有媒体披露了四川省宜宾市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高泽彬忏悔书的内容。他不注重党规党纪学习,纪法意识淡薄,底线不清、界限不明,思想滑坡、行动偏航。

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件来看,纪律意识淡薄、规矩意识弱化是不少干部迈向贪腐深渊的重要原因。有的党员干部正是因为不注重党规党纪的学习,结果从无知发展为“无畏”,由破纪到破法,最终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手中握有权力,难免会受到各种诱惑。纪律规矩既是“紧箍咒”,也是“护身符”。注重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把党规党纪要求牢牢刻印在心上,把守纪律讲规矩落实到具体行为上,方能在为官从政的路上不走偏。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划定了更明确的行为边界,织就了更严密的制度笼子。纪律意识不会自然养成,需要用心学习、深入了解掌握每一条纪律条文,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把标尺牢牢记在心中。然而现实中,有的认为没必要学,认为“学规是为了不违纪,不违纪就不需要学规”,自己本就老实本分,用不着学;有的认为学了没用,自己既不是领导干部也不在关键岗位,也没有违纪犯错的条件、资格;还有的不知其重要,对日常纪律教育、警示教育等不重视,能躲就躲……凡此种种,不把党规党纪学习当回事,对忽视党纪、违反党纪问题危害性的认识不足,不善于在吃别人的“堑”中长自己的“智”,慢慢地就会将纪律规定抛诸脑后,进而因为对党规党纪不熟悉、不敬畏而被“围猎”、栽跟头。

从纪律教育到纪律自觉,从他律要求到内在追求,关键是要将纪律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将纪律规矩立于心头,对纪律规矩保持敬畏之心,方能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要联系实际、时时对照,自觉用党规党纪校正思想和行动,及时涤荡思想尘埃、校正行为偏差,心里多“咯噔”几下,面对诱惑才能做到心中有戒、行不逾矩。要把守纪律讲规矩作为行为准则,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为官、干事、做人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坚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做到决不越雷池半步,违反原则的事坚决不办。

我们党有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纪律的约束。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原原本本、逐章逐条学习,做到既知其言又知其义,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准确把握“六项纪律”的规定要求,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免疫能力,依规依法履职用权、主动担当作为,不断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的实际成效。


五、画里有话丨增强抵腐定力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4-05-06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提到,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免疫能力,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抵腐定力,是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修炼的一项重要能力。领导干部要不断锤炼“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的抵腐定力,常补精神之钙、多思贪欲之害,守住拒腐防变的底线。

抵腐定力,指的是抵制腐败的意志力、坚忍力和自制力。它看似无形,关键时刻却会显现出强大的力量。东汉杨震到山东赴任,途经巨野昌邑时,以前得到过杨震推荐的县令王密深夜怀金相赠,认为“暮夜无知者”,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四知却金”,就是面对诱惑保持自觉抵制的一种定力。在我们党内,方志敏手握巨款,依然过着清贫的生活,穿打补丁的衣服,吃一日7个铜板的伙食;谷文昌大半辈子与林业管理打交道,从不占公家一寸木材;王继才面对“蛇头”的金钱诱惑一口拒绝:“只要我在这个岛,你们休想把这里弄脏!”这些优秀干部在利益诱惑面前之所以能保持淡定,抵腐定力发挥了关键作用。

《醒世恒言》有则故事:官吏薛某梦中化鱼,恰逢渔人垂钓。明知吞饵必遭大祸,偏偏抵抗不住香饵诱惑,吞钩被钓。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沦为违法犯罪分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守不住定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难免遭遇各种诱惑、讨好、捧杀,能否做到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更何况围猎者常常戴着温情的面具,绞尽脑汁也要把干部拉下水,称得上是无孔不入、无所不用。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若是缺少了心中的那份定力,很容易就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觥筹交错之中乱了心智,把纪律和规矩抛诸脑后了。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增强抵腐定力,需要从修炼心性开始。内心积极向上、信念坚定,抵腐定力则不可撼动;内心急功近利、见利忘义,抵腐定力便摇摇欲坠、随时崩塌。对党员干部来说,要坚持“吾日三省吾身”,持续加强党性修养。惟其如此,才能稳得住心神、守得住底线、站得住脚跟,在诱惑面前保持定力如山。